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深化源头治理 建设美丽乡村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20-04-14 15:16

  4月,春雨过后的江苏省盱眙县桂五水库波光粼粼,两岸青山苍翠,鸟儿从水面飞过,激起了阵阵涟漪。

  “水库周边养猪场都搬走了,水不浑浊了,漂浮物也比以前少多了。”桂五水库是当地村民饮用水水源地,看到水库环境明显好转,六桥村村民吴延安向前来回访的县纪委监委干部高兴地说。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是推动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用有力监督促进农村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保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是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履行好的职责。

  污水处理了,河水变清了

  生态环境、住建等是农村环境治理的职能部门,这些部门能否切实担起责任事关治理成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这些职能部门履职尽责情况作为推动农村环境问题治理的重要抓手,确保督在要害处、查到关键点。

  “过去,村里污水横流,如今我们也像城里一样,建起了现代化的生活污水处理中心,生活环境干净了,心情也好了。”家住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银湖街道唐家坞村下唐自然村的王水根向银湖街道纪工委回访组干部说道。

  但在不久前,王水根口中的生活污水处理中心还是下唐村村民的一块心病,虽名为“污水处理”,但由于管理不善等问题,囤积在此的污水竟只能通过“自然蒸发”的方式进行处理,由此散发出的恶臭让附近村民苦不堪言。

  “如果任由污水自然蒸发或渗入地表,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富阳区纪委监委成立专项监督检查组,对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施工及运维情况逐一进行监督检查,针对发现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管理不善、终端处理水效果不佳、设备带病运维等问题,形成多份整改意见书送达区农业农村局、区住建局等职能部门。

  由此,一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在富阳区全面铺开,该区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打出清水治污组合拳。“以前村道旁的水沟里都是污水,现在臭水沟的味道消失了,家门口的河水也变得清澈了。”大地村村民陈碧洪高兴地表示。

  拆除违章建筑,人居环境改善

  监督重在发现问题,还要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尽快推动整改,才能及时减少环境受到的损害,维护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去年,福建省大田县曾在石牌镇老厝村开展延伸巡察,当工作人员经过位于村内的高速桥下时,被扑面而来的酸臭味熏得捂鼻皱眉。放眼望去,到处是随处搭盖的鸡窝鸭窝、随意开垦的菜地和乱堆乱放的垃圾。

  “这片地已经荒废好几年了,村里、镇上找涉及的群众沟通好几次,工作一直没做通,也就没人管了……”提起这片荒废的地块,村民们叫苦不迭。

  “乡村振兴,农村环境整治应先行。”面对这种情况,巡察组经研究后,下达了立行立改问题移交单,要求石牌镇党委政府及老厝村立即整改。

  随后,石牌镇组织召开老厝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动员党员和村民代表一起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经过反复沟通协调,涉及的14户农户一致同意将该地块改造成孝廉文化休闲长廊。

  “如今路宽了,环境好了,我们住得舒服多了。”据悉,老厝村已经投入近40万元资金打造文化长廊,让原本的荒废地块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在此基础上,大田县纪委监委推动石牌镇对全部16个村的人居环境开展集中整治。目前已共拆除鸡、鸭舍和猪栏等占道搭盖物323处、废弃旱厕45座、破损老化篱笆近1000米,拆除违章建筑总面积17500平方米,困扰村民已久的污染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修复湿地生态带来经济效益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在不同地方的成因各不相同,一些地方为了生产生活而进行的砍伐、围堰等行为是其中的一大原因。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又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这是一道难题。

  “水头村海岸线长,村民们原本依靠养蛏过活,近年来为了提升产量而大规模围堰养殖,没有顾及湿地保护。”在福建省石狮市,由于水头村村民长时间围堰养蛏,占用大量河口湿地,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围堰拆除迫在眉睫,但6000多名村民的生计问题同样亟待解决,怎么办?

  “既要压实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严查整治拆除围堰过程中存在的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又要督促当地党委政府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泉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游宇飞表示。在市纪委监委的推动下,镇村干部一一入户讲政策,纪检监察干部逐家上门核实补偿款发放情况,很快各类补偿款和转产转业补助如期兑现,河口围堰顺利得到拆除。

  围堰的拆除不仅让当地湿地生态环境得以修复,更为村民们带来了实打实的经济效益。福厦高铁石狮水头段开通在即,泉州湾跨海大桥、水头外线等若干城市主干道也已相继贯通,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来此投资就业。水头村的村民们有的进了工厂,有的做起了物流,还有的依托湿地公园发展观鸟赏景的体验式旅游,村民们有了更多选择,也有了更多的机遇。(本报记者 陈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