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诸葛亮传世<诫子书>》 “每月一文思勤廉”荐文第149篇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17-04-05 09:10

1700多年前,诸葛亮给其儿子写了一封信,亦即赫赫有名的《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虽然仅有86个字,但言简意赅,内涵丰富而深邃。稍加归纳,便可明了。文中着重强调了五个“要”:一要“静”,即不为私欲杂念所动,不急不躁,用心专一;二要“俭”,即生活俭朴,不追求物质享受;三要“淡泊”,即不追求高官厚禄,摆脱名缰利锁;四要“学习”,即用知识武装头脑,增长才干;五要“明志”,即定好人生坐标,立志为国为民效力。

应当说,这是诸葛亮的思想和品格的高度概括,也是其为后世留下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那么,《诫子书》对后人究竟产生了怎样的效应呢?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不负厚望,在统兵抵御外敌的进攻中,虽然寡不敌众,但坚决拒绝了敌人的诱降,顽强拼搏,直至一同战死在绵竹。这是诸葛亮死后的事,倘他九泉之下有知,能不为此而骄傲而含笑?儿孙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彰显了《诫子书》的谆谆教诲已然开花结果。

不仅如此,据《诸葛氏宗谱》记载,其历代后裔,一直以《诫子书》为精神支柱和奋斗目标,自觉遵守、恪守不移,祭祖、家教、读书、农耕、社交等活动,无不以此为准绳。浙江兰溪有个诸葛村,是全国诸葛后裔最大的聚居地,元代中期,诸葛亮第27世孙迁居这里,诸葛遗风从此生生不息。诸葛村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200多处,并按九宫八卦设计布局,是中国古村落、古民居的典范,也是浙江文化的三大标志之一,曾被费孝通先生誉为“八卦奇村,华夏一绝”。诸葛亮的人格和品质,尤其是他留传后世的《诫子书》,教育和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向上。仅明清两代,诸葛村就走出进士、举人、各类贡生59人,正七品以上官员23人。诸葛后裔,执着秉承先祖遗风,为官者公而明察、廉而生威、严于律己,从未出现过一个贪官;为民者笃守品行、勤劳务实、积极进取,发展和创造了许多新的业绩,被世人广为称颂。

诸葛村现有人口5000余人,其中诸葛后裔4000余人。诸葛村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承载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其中“诸葛古村落营造技艺”、“诸葛后裔祭祖”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的诸葛村,还是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民主法治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廉政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什么让诸葛望族千百年来经久不衰?《诫子书》对其后裔潜移默化作用应当是重要原因之一。

《诫子书》的传世效应,不只体现在诸葛后裔,还在进一步波及更多的人群。《诫子书》的传世效应,之所以如此轰动而久远,原因可能多多,但其中重要一条,就因为它是传统文化精华——传统文化精华具有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

 

2017年4月5日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